《周易》起源及作者
近日读冯友兰著《中国哲学史》,关于周易起源的问题启发极大,先录入于此与同好共享:
《易》之八卦,相传为伏羲所画。六十四卦,或云为伏羲所自重(王弼等说),或云为文王所重(司马迁等说)。卦辞爻辞,或云系文王所作(司马迁等说),或云卦辞文王作,爻辞周公作(马融等说)。“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、《序卦》之属十篇”,即所谓《十翼》者,相传皆孔子作。然此等传说,俱乏根据。商代无八卦,商人有卜而无筮。筮法乃周人所创,以替代或补助卜法者。卦及卦爻等于龟卜之兆。卦辞爻辞等于龟卜之繇辞。繇辞乃掌卜之人,视兆而占者。此等临时占辞,有时出于新造,有时亦沿用旧辞,如有与前所卜相同之事,卜时时又有与以前相同之兆,则占辞即可沿用其旧;如前无此兆,则须新造。灼龟自然的兆象,既多繁难不易辨识;而以前之占辞,又多繁难不易记忆。筮法之兴,即所以解决此种困难者。卦爻仿自兆而数有一定,每卦爻之下又系有一定之辞。筮时遇何卦何爻,即可依卦辞卦爻,引申推论。比之龟卜,实为简易。(自商代无八卦以下至此,余永梁先生说)《周易》之名,或即由此起。因其为周人所作,故冠曰周;因其用法简单,故名曰《易》。
(以上文字摘自冯友兰著《中国哲学史》第十五章第一节)